眼线笔选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TikTok点击七千万的美妆风潮为什么从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荨麻疹的医院 http://m.39.net/pf/a_9159711.html

当欧美潮人们将探索新时尚的目光放到东方面孔上时,具有典型亚裔特征的“狐眼(Foxeyes)”横空出世成为他们的新美妆风向。然而当一种时尚涉及文化挪用,总会引起争议:不仅是关于种族,还有对审美“同化”的反思。在追逐时尚前我们应该思考什么?

“使用眼影、眼线笔、假睫毛,勾勒出上翘的眼尾...”

“剃掉眉毛尾端,重新画出上扬的眉毛。”

这些化妆技巧被频繁地在Instagram、TikTok和YouTube上提及,世界各地的女孩们纷纷上传视频和照片展示她们紧跟潮流的“foxeyes”妆容。

她们用化妆或其他方法模仿KendallJenner,BellaHadid等名人眼角上抬的“杏仁”眼形,甚至有人建议向后扎紧头发或用胶带以达到向上拉长眼角的效果。一些带起这波“狐眼”风潮的美妆博主和化妆师们称这种眼妆使人看起来更加性感。

然而这种“狐眼”美妆风潮却备受争议。

Foxeyes:是种族歧视还是反应过度?

高点击率的追捧之下,“foxeyes”争议不断,有人表示这种模仿亚洲特色眼型甚至加上歧视性手势的欧美“潮流”无异于种族歧视;也有人反击亚裔过于敏感,“foxeyes”只是一种妆容,没必要小题大做,若如此敏感,那美黑、丰唇也算种族歧视了。

“这是一种新趋势,但却带来了旧的成见和旧的奚落。”一个名为SophieWang的亚裔美国人认为“狐眼”妆容的风行冒犯了亚洲人。

与在国内成长的人们不同,生活在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亚裔们对于种族歧视并不陌生。“chingchongeyes”(chingchong是“清朝”的音译)被一些西方人用来嘲笑亚裔的,这种侮辱性词汇甚至在小学就已经出现了,他们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向上提起眼角,以此嘲笑亚裔的面部特征。

而当“狐眼”妆容成为欧美的美妆潮流,美妆博主们晒出的照片中还往往伴随着这种类似于“偏头痛”姿势的动作:用手向上拉长眼角以使妆容效果更为显著。这与过去西方人用来贬低亚裔的动作太相似了,也难怪那些切身遭受过歧视的亚裔们会感到不适和恼火。

而一部分人从妆容本身分析,指责亚裔在此事上过于敏感,夸大事件严重性: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美妆风格,既然觉得眼尾上扬的杏仁眼好看,为什么不能模仿呢?难道不是亚洲人就不能使用亚洲特征的妆容吗?这些问题也许可以在Emma事件中找到答案。

艾玛·张伯伦(EmmaChamberlain)是一位拥有万粉丝的Instagram红人,她因为在“foxeyes”话题中上传了一张她伸出舌头拉扯眼睛的照片而受到批评。

后来Emma删除了这张照片并道歉。但造成的心理伤害却是无法撤回的。

SophieWang并不认为事情像Emma的粉丝辩护的那样属于“反应过度”。显然,有问题的并非妆容本身,而是其中折射出的“双标”态度。上个月她在《斯坦福日报》中写道:“在21世纪,这些亚洲特征却突然变成了非亚洲人的审美趋势,而这种潮流趋势属于文化挪用行为。”

文化挪用背后的种族歧视

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ofKansas)社会学教授凯利·h·钟(KellyH.Chong)将“文化挪用”定义为:

一个群体的某种思想、做法、习俗或文化身份特征被另一个有更大特权或权力的群体成员采纳。这种行为通常被认为是不恰当的。

正如“狐眼”妆容打造的眼型——上扬的后眼角,这是亚洲人的面部特征,甚至“杏仁眼(almondeyes)”这个词在国外也长期被用于形容亚洲人的眼睛。

也许你会觉得,这只是一种妆容,为什么这也能扯到种族歧视上?妆容本身并没有问题,关键在于人们的态度,在过去,同样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眼型放在亚裔脸上就会被嘲笑,被长期作为种族歧视的攻击点,而当它出现在白人脸上,却成为了一种“美”的潮流,被追捧。

甚至在这种潮流中还加上了具有典型歧视意味的拉扯眼角的手势。这无疑使那些曾经因为眼型和白人不同而从小遭受校园霸凌的亚裔们感到难以忍受。这是过度敏感吗?

图源:Courtesy

chungiyoo

好莱坞也不乏这种“文化挪用”。20世纪30年代初,化妆师塞西尔·霍兰德(CecilHolland)使用了一些技巧——类似于现在的妆——将白人演员变成邪恶的亚洲角色,比如傅满洲(FuManchu)。

而在《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atTiffany)中扮演霍莉·戈莱特利(HollyGolightly)口音浓重的日本邻居的白人演员米基·鲁尼(MickeyRooney)则巩固了大众脑海中的刻板印象:“长着龅牙、狭长眼睛的亚洲男人”。

像大多数美容潮流一样,对“狐眼”妆容的狂热终将消退。而DearAsianYouth的创始人斯蒂芬妮·胡(StephanieHu)表示:这种潮流确实只是一时的,但亚洲人的眼型特征并不是一种可以随意拿走用完再“归还”的东西。

大众的“双标”态度是这次风波的真正导火索。一边歧视着这种特征,却又一边模仿着追捧着;使一个种族遭到长期歧视的东西,放在另一个歧视他们的种族身上却被赞美,成为潮流。

什么样才是好看呢?由谁决定?为什么同一种特征放在不同的种族身上得到的反响会截然不同?

审美同化:他们觉得好看的就是好看?

审美同化是不易察觉的,当你长期处在一个大家都以某种特征为美的环境里,你的审美也大概率会慢慢和他们的一致。白种人开始模仿“狐眼”使这种曾经备受攻击的眼型突然受到追捧,这意味着当审美标准被某个特定种族决定时,审美中也会出现“霸权”。

长期以来,在审美同化的背景下,许多亚洲人一直承受着改变眼睛形状、让眼睛看起来更大的压力。双眼皮手术是东亚国家以及亚裔美国人中最常见的整容手术之一,但在最初普及时,它被用作韩国女性融入美国的工具。

美国*方整形医生大卫·拉尔夫·米勒德在朝鲜战争期间第一次做了这种手术。他的第一批病人是那些嫁给美国士兵的韩国新娘。报道此事的《韩国先驱报》中写道:由于这些新娘被认为是“对美国的文化和种族威胁”,她们中的许多人会接受手术,以努力融入美国社会。人为改变了“斜窄眼”的亚洲人在西方审美中被视为“温和可信的”。

如今双眼皮手术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我们并不批判那些追求“美”的女孩们,她们有追求美的权利。只是所有人都不应该被迫承受,甚至要警惕来自审美同化的压力,无论是眼皮、眼型、肤色等,自己喜欢才是最美的,勇敢对抗那些无理的社会标准,审美标准由自己决定。

追逐新潮流前我们应该思考什么?

如今,人们对时尚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时尚潮流通过网络像病*一样迅速传播,而这种传播也可以迅速摧毁一个人的自信和自我价值。

在Tiktok上,#foxeye标签的点击量已经达到万次。亚裔美国化妆师马克·里根(MarcReagan)说,当他第一次看到“foxeyes”潮流时,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他只是把它看作一套普通的化妆技巧,用来修饰眼睛使之接近“杏眼”。

但当人们开始加上拉起眼角的动作时“它就变成了一种无礼的行为”。因为当你夸张自己的面部特征来模仿别人被取笑或被歧视过的东西,别人当然会觉得被冒犯。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时代,也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行动之前更应该三思。每个人都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作出审视:这种潮流可能造成误解吗?大部分人都跟从的就是对的吗?当一种看似简单的潮流演变成一种涉及种族的文化挪用,我是其中的帮凶吗?

文/Teay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