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线笔选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代女子都是如何化妆的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女生的爱美之心从古至今一直都有,粉底液、遮瑕膏、眼线笔、眉笔、腮红、口红基本上每个女生都知道,但在古代可没有这些,古人都是用什么化妆的呢?古人化妆的历史由来已久,无论是步骤之繁复还是道具之奢华,都令现代女性望尘莫及。古代的胭脂、珠粉、螺子黛你都听过几个?现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我们都知道,那今日便来说说,古时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第一步:敷铅粉

古人化妆的第一个步骤是敷铅粉,作用与现在打粉底类似,都是为了凸显自己肤白貌美,毕竟一白遮百丑,铅粉还能使面容更加白皙细腻。早在早在商朝,用于敷面的铅粉就已经出现了,这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根据不同的皮肤和不同的妆容效果,还有其他一些粉,如水银粉(砒霜)、紫粉(在米粉中加入落葵作染色剂,呈淡紫色)、珠粉(宫中妃子用珍珠制成)、干粉(滑石粉)等。

第二步:抹胭脂

古代的胭脂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已经是一切红妆的指代。胭脂可以增添好气色,增加脸部肌肤的红润感,制造出粉嫩透明的肤色。

第三步:画黛眉

战国没有特定画眉毛的材料,女子们就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

第四步:点额*

额*,又叫鸦*,是在额间涂上*色。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色,渐成风习。

第五步:画面靥

面靥妆始于宫廷,起初并不是为了装饰,是在女子的面颊两旁,用丹青、朱红等颜料点缀出各种形状。相传,面靥妆始于宫廷,起初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一种特殊的标记。当某个后妃来例假时,不能被帝王临幸,又羞于启齿,就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红点,女史见了不会列名安排侍寝。后来,面靥逐渐成为一种装饰,流传到了民间。

第六步:描斜红

看过古代一些南北朝侍女陶俑的人一定知道,他们的脸上在眼角旁会有一种像是月牙一样的红色痕迹,斜红始于南北朝,涂抹的深浅、粗细各有不同,在唐代的宫廷中颇受女性欢迎。面部常有月牙形妆容,色泽浓艳,造型古怪,有的还被故意描绘成残破妆,远远看去,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两道伤疤,简直就是古惑仔电影里的刀疤妹。

第七步:点口脂

古时又称“唇脂”,在管状口红出现之前,口脂其实和胭脂是通用的,装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点涂。以前的口红大都是鲜艳的朱赤色,但是唐宋时还流行过檀色点唇,檀色就是如今的肉色、裸色调,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