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m.39.net/disease/a_6173182.html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庞大且惊人的消费力让不少国外科技企业开始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从去年美智库发表的对中国消费市场的预测,再到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参加CES、MWC大会;从宏观到微观,从元件供应商再到终端制造企业,各家厂商在商场“PK”的同时,似乎都有着一个默认的“共识”——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3月6日晚,三星在广州海心沙正式在国内发布今年的首款旗舰GalaxyS9/S9+(下文简称:三星S9/S9+)。尽管早在2月的MWC大会开幕前,三星就已经在巴塞罗那的发布会上“首发”S9系列的海外版本,但面对中国用户市场的使用需求,此次三星依然在S9系列上加入一系列的本土化服务。中国是我们相当重视的市场。这是三星电子移动通信业务总裁高东真(DJKoh)在广州发布会上说的第一句话。如何解读DJKoh所谓的“重视中国市场”,其实从我跟踪巴塞罗那和广州两场发布会,大概能够理解到其中的意义。在巴塞罗那首发GalaxyS9系列的同时,三星在国内官方商城也上线了“先行者计划”的预售页;而在国内发布会上,三星公布了朱亚文、井柏然、华晨宇三位明星为新品代言;在产品上,三星宣布将于腾讯、京东、银联等企业合作,继续完善系统的本地化服务功能。显然,在经过GalaxyS8系列国行版在国内销售不佳的尴尬后,三星需要通过S9系列来重新“激活”中国市场。那么,这款新旗舰的体验到底如何?这款手机值得买吗?在定论之前,今天我们不妨来对这两台新机做个详细评测。细节有着不少变化,但外观并无太大惊喜这不就是一台S8吗?这是我在跟踪巴塞罗那发布会后,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对GalaxyS9系列的调侃。而这句评论旁边的“大拇指”按钮,有着20多个人点赞。的确,相比于历届GalaxyS系列手机,GalaxyS9/S9+应该是与前辈对比变化最少的一款S系列手机。虽然从命名上,GalaxyS9系列是S8系列的迭代款,按往常的升级节奏,无论是外观还是硬件都理应会做一次升级。但比较遗憾,这一次三星并没有“按常理出牌”,尤其是外观部分,只是在手机细节上进行了一些微调,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大惊喜。因此,也有人说,单从外观上看,GalaxyS9更像是一台“GalaxyS8s”。不过这也并非是件坏事。尽管GalaxyS9在外观上的变化对比前辈GalaxyS8并不明显,即便是两台手机被拿在手上粗略体验也没有太强烈的体感区别,在“保守”和“激进”两个选项中,三星选择了前者。但不可否认的是,GalaxyS8的这种“全视曲面屏+双曲面玻璃+金属中框”的搭配时至今天都拥有着不少好评。尤其是在今年“异形全面屏”当道的手机市场里,S8/S9上的这块“全视全面屏”可算是年手机圈里一股清流了。屏幕参数方面,三星GalaxyS9系列沿用了S8系列的两块SuperAMOLED“全视全面屏”,屏幕规格分别是5.8英寸(直角)和6.2英寸(直角),均为18.5:9比例、x显示分辨率。虽然同为采用OLED屏幕的iPhoneX在去年的DisplayMate评测中拿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价,但在今年3月的测试中,DisplayMate却给S9/S9+的屏幕给出了“有史以来最高”的A+级评价。而从DisplayMate的评测结果看,能让他们给出“最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高达nits(尼特)的屏幕最高亮度,在阳光直射屏幕的环境下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画面;其次是在标准sRGB/Rec.色域测试中的%、标准DCI-P3色域测试中的%结果,屏幕色准色域两方面都有着相当优异的表现。所以,尽管GalaxyS9/S9+是有着和前辈一样的正面设计和硬件规格,但屏幕的整体显示素质是有了更好的提升。换句话说,在S9系列上所用的这块OLED屏,应该是目前智能手机里显示素质最好的一块OLED屏幕了。其实屏幕部分有一个细节可能大家都没有留意到,实际上对比GalaxyS8和S8+,GalaxyS9的“额头”和“下巴”均缩减了约1.2mm。而GalaxyS9+则缩减了约1.3mm。这个“变化”可谓是真的能用“毫米”来计算了,不对比根本看不出来。另一个比较细微的变化还有电源键的长度。虽然三星官方并没有给出S9的电源键比S8长多少(目测大约为1mm),但对于我这种拇指并不算长的用户而言已经算是相当“友好”了,因为我能够更方便地唤醒手机。有别于GalaxyS8系列上的金属抛光加工,本次S9采用了更加扎实磨砂质感中框,依官方解释,选用磨砂是为了“防止刮痕产生”。但其实我个人更喜欢S8上的抛光加工,毕竟双面玻璃和抛光中框能带来“相映成趣”的视觉效果。先抛开“谁更好看”这个主观问题不说,在金属中框这部分里三星还是做了不少改变。除了更换中框表层的处理方式,金属中框的厚度也有所加厚。因此整机厚度要比S8更高几毫米,而机身中重量也比S8更重8g左右(三星Sg;三星S9+g)。拿在手上还是有着相当明显的分量感。如果说前面这些变化都不足以体现出GalaxyS9与S8在体验上的区别,那么由AKG调校的双扬声器应该是一个最直观能感受到改进的地方。我们很高兴看到三星终于为旗舰手机配备双扬声器,而且还是由AKG调校、杜比°全景声加持,其配置阵容带来了“更响”还有“更立体”的音效表现。不过,通过图文我们未能展示出双扬声器的播放效果,具体我们会在视频评测中进行演示。另外,我们也很高兴能在GalaxyS9上依然见到3.5mm耳机孔。指纹识别方便了不少,但人脸识别仍有进步空间要说GalaxyS9与S8对比最明显的地方,莫过于后置指纹识别区位置的变动。为了避免在新机上再次出现S8那饱受诟病的指纹识别区“误触”问题,本次三星将后置指纹识别区移到了后置摄像头的下方,从而避免像我这种右撇子用户经常在解锁时摸到镜头的尴尬。不过实际上,即便三星这次将指纹识别区进行了移位,我们依然会在快速解锁时摸到后置摄像头。这个情况尤其是出现在我们使用GalaxyS9+时,由于指纹识别区并不大,常常会在解锁、滑动打开通知栏时一个不小心就直接摸到垂直双摄的下半部分,最后还是会出现误触的情况。因此,虽然三星在S9系列上微调了指纹识别区的位置,镜头被误触的概率大大减少,但问题依然存在。我们的建议是扩大指纹识别区的触摸面积或形状,比如扩大成正方形,这样识别体验或许会更完美一点。除了普通的电容式指纹识别、往年推出的虹膜识别外,今年S9同样也提供了人脸识别功能。顾名思义,人脸识别就是通过用户的脸部特征进行系统解锁验证,其原理和操作步骤和我们之前体验过的Android手机所搭载的人脸识别相似。不过在系统设置中,人脸识别并不能和虹膜识别同时手动开启,只能通过“智能扫描”让系统对使用环境进行判断使用。这种设置的做法,在实测体验中我们大概能找到原因。由于缺少像iPhoneX那样的扫描硬件支持,GalaxyS9/S9+主要靠前置摄像头和传感器,GalaxyS9/S9+上的人脸识别需要较好的环境光线支持,否则识别效率将会被大打折扣。而虹膜识别则刚好相反,它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下正常识别,但识别的效率相对有限,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在实测体验中,人脸识别的速度并不算快,与其等手机对准自己,还不如用指纹点按来得方便。因此,“智能扫描”就是根据传感器对环境光进行检测,从而让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两者达到“互补”的作用。在光线较好时首选人脸识别,反之则是虹膜识别。当然,你也可以同时开启“图案、智能扫描、指纹”三种方式进行验证,以达到最快的识别效率。“首发”高通骁龙,硬件表现无可置疑和往年一样,根据销售地区的不同,三星依然给GalaxyS9系列配备了高通骁龙处理器和三星自家的Exynos两款不同的处理器。也和往年一样,今年国行版GalaxyS9系列采用了高通最新的骁龙处理器,同时也在国内“首发”了骁龙,而并非是自家的Exynos处理器。不过比较遗憾的是,今年三星依然仅在相对小屏的S9上配备4GB的运存,想要更大运存配置的用户只有选择标配6GB的S9+了。此外,除了运存配置不同,三星GalaxyS9和S9+在电池方面也有mAh的容量差距。其中GalaxyS9配备的是一块mAh电池,更大的S9+则为3mAh。实际上,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在近年都并没有获得太大提升,部分厂商不是通过做大手机提升电池容量就是暗中减配将功耗降低。因此,mAh/3mAh在目前而言可以算是一个能兼顾机身尺寸、又可以达到平均水平容量的数值。作为一名长期出差在外的工作者,在目前条件下,我更会更偏向于选择续航能力更强的S9+。不过,即便是有着一块3mAh的电池,三星S9+也是未能避免“一天一充”的需求。高通骁龙+6GB运存的组合(三星S9+),在目前看来应该是Android阵营里的最强配置了。虽然这个“顶级”可能会在不久后被某款国产手机赢走。但就目前而言,GalaxyS9+应该是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最高配置Android智能手机,自然它的性能也是毋庸置疑了。下面我们通过几款跑分软件对GalaxyS8、S9、S9+三款手机做一个跑分对比:GeekBench:三星GalaxyS8、三星GalaxyS9、三星GalaxyS9+安兔兔:三星GalaxyS8、三星GalaxyS9、三星GalaxyS9+3DMark:三星GalaxyS8、三星GalaxyS9、三星GalaxyS9+我喜欢S9的大小,但4GB的运存够用吗?用久了会不会很卡?这个问题我在微博上也经常见到。对于运存方面的问题,如果只是用GalaxyS9进行日常使用的话,比如日常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