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紧建材行业三大风险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建材处吕桂新认为,当前建材行业经济运行中暴露出的三个问题值得密切关注。一是原燃材料涨价,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加大。今年前10个月,建材企业生产用煤进厂价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0元/吨以上,电价提高了0.04—0.05元/度,运费提高了0.02元/吨·公里,加上油、气、纯碱、钢材等其他原燃材料涨价,初步估算建材行业共计增加成本支出200亿元以上。虽然8月份以后部分地区煤炭价格有所回落,铁路运输也有所缓和,但形势并不稳定,且煤、电、油和运输价格有继续上涨趋势,建材生产外部条件仍然紧张。二是相当部分建材产品低水平总量过剩,价格下跌。今年以来虽然非金属矿采选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但相当部分建材产品由于低水平总量过剩,价格下跌。特别是水泥和玻璃价格降幅较大,致使1—10月份建材价格总体平稳略有下降。其中,水泥由于投资回落市场需求合理回归,现有产能过大,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增长加速取代机立窑等落后水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全国多数地区水泥价格较去年同期走低,其中华东地区江浙一带水泥出厂价格由去年同期近400元下降为200多元。平板玻璃价格受新建项目建成投产过于集中的冲击,4月份以后也出现市场价格逐波走低,目前多数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已接近成本价水平。三是部分大企业效益下滑明显,行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居高不下。受外部条件影响,一批去年业绩骄人的大型企业集团今年效益大幅度滑坡甚至出现亏损。如,安徽某水泥集团去年1—9月实现利润18.8亿元,今年同期仅6.8亿元,下降了63%。河北某玻璃集团去年1—9月份实现利润4758万元,今年则转为亏损2988万元。到10月底,全国建材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83.8亿元,同比增长63%,亏损额分别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增加44.8亿元和25.3亿元。企业亏损面达24.9%,同比增加4.3个百分点。吕桂新提醒说,建材行业要对年底前和元旦、春节期间可能遇到的煤电油运瓶颈制约等影响生产运行和行业发展的一些苗头、倾向性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超前研究,早做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