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线笔选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所有人疫情之下,卖什么怎么卖能赚钱 [复制链接]

1#

疫情之下的自我修炼。

对公司而言,旺季做销量,淡季做品牌。对个人而言,晴天好耕地,雨天好读书。

在大灾大难持续发生这段期间,企业就应该完全停止所有营销吗?

这次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实体经济一蹶不振,部分线上经济也无限期停业,全国经济形势都有所下滑。多家机构都预测,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将会相当严峻。

经济整体不好时,我跟很多企业主朋友都聊到,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年目标变得很纯粹——活下去,向内行走,提高营销能力,才能迎来春暖花开之时。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买元的酒送元的大米,怎么赚钱?

酒成本30元,元的大米成本70元,元减掉30元的成本再减掉70元的成本,还剩下30元,找到更多的小超市进行合作,免费铺货,卖掉了再给钱,卖一份赚30元,自己留下10元,给老板20元。

瞬间找到1万家超市合作,如果超市卖出份,赚2万,自己赚1万,一万家呢?一年赚多少,你算一下?

其实,从这个小案例中暗含非常高营销手段,

今天我们来分析下:价格和成本很大程度相关,销售到底卖什么?

1买送的背后逻辑

2便宜的背后逻辑

3买就送的背后逻辑

总结

每个产品都有天生的戏剧化基因,这需要你脑洞大开,异想天开。每一个小场景,都是带入感的设计。你说你没有这种好奇心与想象力?好吧,只能说,你不会感觉自己变老,只是会觉得年轻人越来越年轻。人生靠幻想得以展望,靠冲动得以前行,靠选择性记忆得以回顾。发烧级产品与脑洞级表达,给客户“对他人表达你懂个屁”的价值。FROM:你的智库

买元的酒送元的大米,看起来相当于免费的,换作是你,你会下单?

我们可以设想两种情况:

第一,块,在做活动的时候你可以买到元的酒和米。

第二,错过了这一次,下次你只可以元买一袋米或者酒,两者不能兼得。

请问,哪个痛苦指数更高?科学家研究的结论是,后者大于前者,

根据损失规避的原理,人的心态,情绪的变化,会显得这种痛苦被成倍放大。所以,你说买元的酒送元的米,一般人都会下单的哦。又好比星巴克,其实在营销上很有水平。

我曾经问过很多朋友,有多少人,是在星巴克店里,买了thermos定制的四五百块的保温杯,真的买过杯以上,从而回本的?结果都是没有,刚买一个新杯子,很新鲜,每次买咖啡都带着,但是二三十次后,又看到了新款的杯子,再继续购买。

结果就是,星巴克赚翻了,很开心。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星巴克把定价概念换一换,把每杯咖啡的价格,换成咖啡价和纸杯价,结果会如何?

如果一杯超大杯拿铁,本来的价格是35块,如果改成咖啡32块,纸杯3块,消费者会怎么看?会不会觉得,星巴克想钱想疯了?就一个纸杯,还要厚脸皮赚我们3块钱?哪怕自己带着杯子来,只要支付32块,还是会心不甘情不愿的。

可一旦倒过来,变成超大杯拿铁35块,如果你自带杯子,跟我们一起支持环保,我们给你减3块,只收你32块,就变成了如今皆大欢喜的局面,几乎没碰到什么诋毁的言论和批评。

比如

在交易过程中,损失5元的痛苦,是获得5元的幸福填补不了的。比如商品满88包邮,如果凑不满88,要单独再付5元邮费大多数人可能不易接受。某一家具店突然宣布不再提供送货服务。作为消费者,你的感觉很可能是太糟糕了。那么如果该企业换一种价格组合方式予以表达,效果会不一样。

例如

把运费平摊到商品价格中,购满元包运费如果消费者选择自提,则立即返50元购物券、现金或在总价中扣除。这样一来,既规避了消费者失去运费后的损失心理,同时也让消费者有了获得额外服务和折扣的感觉。

消费者很喜欢你们的沙发,想要买,但是家里已经有了一个,丢掉太浪费了。你可以提出以旧换新的服务,旧沙发抵值元,这比你直接在沙发上打块钱的折扣,对消费者来说更有诱惑。所以规避损失心理在营销中是多么神奇。

这种情景是否似曾相识?

当年平价药店兴起之时,提篮排队买药的盛况至今令人难忘。不过,已经过了十多年,且网上购物风行,为何Costco竟然能让精明到“把1元当10万元花”的上海人疯抢?

Costco的成功没有其他,还是便宜。便宜到什么程度?食品类商品价格比市场价低10~20%,非食品类更是低30~60%。以飞天茅台为例,一般门店售价为0元左右,而Costco只卖元。

Costco的便宜众所周知,关键是怎么做到的?

在沃尔玛,售价为元的商品,其成本可能为78元,毛利额为22元,经营费用为15元,其净利为7元。

在Costco,同样的商品售价为85元,成本为75元,经营费用为10元,虽一分钱不赚,但Costco有一笔营业外收入,就是会员费,按一个顾客一年购买15次付元年费,每次就是20元,所以Costco的净利润是20元,远高于沃尔玛的7元,这就是Costco商业模式的优势所在。

名创优品

被誉为贫民窟女孩百宝箱,大多数商品的售价都在10元到80元之间,十几二十块的香水指甲油,包装可爱,品质也过得去,极受大家的喜爱。为什么便宜?名创优品找的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供应商,规模化采购,买断制供货,从工厂直接到店铺的极致短链供应,管控每个细节,不乱花一分成本,加上7-8%超低毛利,这才能做到优质低价。

名创优品最好卖的是眼线笔,全球卖了超过1亿支,和欧莱雅为同一个供应商,价格却只有它的十分之一。

相同,我们可以看回:买元的酒送元的大米,怎么赚钱?概括下来:

01:是低毛利。打价格战,酒成本30元,元的大米成本70元,元减掉30元的成本再减掉70元的成本,还剩下30元。

02:是强强联合。找到更多的小超市进行合作,免费铺货,卖掉了再给钱,卖一份赚30元,自己留下10元,给老板20元,瞬间找到1万家超市合作,如果超市卖出份,赚2万,再找更多超市。

因此价格和成本很大程度不相关,销售更多是深入洞察。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案例:

要获得这款农夫山泉生肖瓶,需要消费者购买“金鼠贺岁好水旺财”促销装,然后在瓶身上扫码形成AR实景,抓住身边的小金鼠,消费者就有机会抽奖到鼠年限量版生肖瓶。

很多人会有疑问,这么好看的生肖瓶,只送不卖不会亏本吗?

其实则不然,商家送的背后,就是为了卖更多。商家看中消费者喜欢占小便宜的心态。消费者为了增加抽奖成功的概率,就会加大对“金鼠贺岁好水旺财”促销装的购买,从而促进了普通瓶装水的销量。

所以说品牌“只送不卖”的背后,不是不卖,是为了卖更多。

俗话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千古不变的商业逻辑。餐厅推出的特价菜活动,游乐园推出的“孩子免费入场”活动,“进入超市免费停车”等等,都是这个道理。

买一送一,其实就是商品利润的转移。通过提高客单价,把一个商品的利润转移到另一个商品上,从而刺激更多消费者购买。比如麦当劳联名可口可乐推出的可乐杯,包含炫彩粉、珊瑚橙、霓虹紫、青苔绿、冰晶蓝、银河灰、黛墨青、松石绿八种颜色,超高的颜值撩拨着消费者的心。

同样的,这款杯子也是采用熟悉的操作「只送不卖」,需要消费者任意购买麦当劳“三件套”+6元,升级套餐才可以获得可乐杯1个。

这里的加6元,就是提高了客单价,试想一下如果每天有10万用户参加此次活动,那麦当劳一天的销售额就是60万。而杯子成本肯定低于6元,通过升级套餐,提高客单价的方式,可以将送的成本进行抵扣。

再回到我们的“买元酒送元米的案例”

酒成本30元,元的大米成本70元,元减掉30元的成本再减掉70元的成本,还剩下30元,找到更多的小超市进行合作,免费铺货,卖掉了再给钱,卖一份赚30元,自己留下10元,给老板20元,瞬间找到1万家超市合作,如果超市卖出份,赚2万,自己赚1万,一万家呢?

案例中的营销策略也是和农夫山泉生肖水一样,只送不卖。然后连着更多的超市合作。这就等于把赠品的成本从另一方面收回来了。

实用价值越高的赠品越容易得到顾客的好感,如果是一件很少有机会可以使用到的赠品,对顾客来说不容易产生吸引力。为避免造成顾客的这种心理,可以多加入一些参考因素进行评估,选择适合顾客的赠品。

这里的大米是必须品,所以这个案例中送米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赠品,顾客能不心动吗?

日拱一卒

你说你没有这种好奇心与想象力?好吧,只能说,你不会感觉自己变老,只是会觉得年轻人越来越年轻没看够?错过了小班课,又想读干货,学心得?

立体营销深度磨刀小资料:定位、对位、卡位,底层逻辑三把刀

私塾小店新品上架,相敬为师,一起向前,快快点击进入。。。

目前00+人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